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2节 (第3/3页)
,扑面而来,比起来现代的雾霾,这80年代的空气真是让人怀念。 ??中间经过红砖藏瓦的庄户人家,经过生长着各种农作物的田野。 ??沈容音她们终于从村东头走到了村西头,也就是她们未来的“家。” ??村西头正靠近海滩,沈家传下来的那块荒地也在这,在靠近海滩的一面,是两间木头垒起来来的屋子,这是当时沈容音的父亲在世的时候搭建的。 ??因为这里靠近海滩,会有出海打渔的人,有时候会在这靠岸歇脚什么的,沈容音的父亲就一边锄地一边在这里搭了个棚子,平时给人搁点东西,赚个块儿八毛的。 ??这里居住的条件是不怎么好,交通闭塞,旁边也多是荒芜的沙土地,就单单是饮水都很困难。 ??柳河村虽然以河为名,却不是水源富裕的村子,柳河也是村子中唯一的一条河,家庭妇女门聚在河边洗洗衣服,唠唠家常什么的,唯一出彩的是,河边种满了垂柳,有着如诗如画的意境。 ??但是这条河只流过村东头,所以村子中的人大都聚居在村东头,至于村西头,虽然靠海,可是人们总不能喝海水吧,而且那个时候,人们对大海的开发还少之又少,偶尔能够看见一两个打渔的,还是为了打发时间。 ??那时候的乡村,接近于一个自给自足的小聚落,商品流通性太小,整个柳河村的商品流通几乎都是靠着小李商铺,商铺的老板小李初中没毕业就去了县城,回来的时候倒腾了不少的新鲜玩意,于是开起了小卖部。 ??村子中不管是东家缺点的确良布料了,还是西家缺少了缺了包盐,都是在小李铺子买的,实在不行,就拿自己家产的鸡蛋大米去换。小李从县城里搞来了一台收音机,在村里算是个稀罕玩意了,每个蝉鸣的夏夜,村头的铺子外的那棵垂柳下,都会坐着一群扇着蒲扇听稀奇事的老汉。 ??村子中的人在此聚居着,当真过着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的隐居生活。偶尔有几个出息的人走出了村子,也是奔着“大城市”发展了,没几个再回到这阴山的小村沟里的。 ??总而言之,村子中买卖商品这件事,是不存在的。 ??沈容音张开双臂,尽情的吹着海风,这要是在现代,这么好的旅游风景区可不是一般人能享受的,日后把这里改造成滨海风景区,倒不失为一个好主意,不过眼下她还没有那么大的能力,当务之急就是先找到填饱肚子的方法。 ??她一边想着,一边捡起了柴火,在那个家家户户点柴火烧大炕的时代,就连柴火也是抢手的,非得走到大老远才能捡回一抱柴火。 ??当沈容音抱着一抱柴火出来的时候,已经快日落了,回家时,正好看见母亲正在洗红薯,张素玲抬头一看,笑呵呵的道,“回来了,正好,我去挖了红薯,咱们煮着吃,对了,我还摘回来些果子,你自己洗着吃。” ??她说完去接沈容音手里的柴火,看着女儿灰头土脸的,既欣慰又心疼,闺女身子虚弱,以前哪里做过这些事,以前总想着将女儿养大的,说个好婆家,没想到生了这种变故,不知道是福还是祸。 ??让张素玲欣慰的是,女儿醒来之后变得懂事了,知道心疼妈了,也更加独立了。 ??沈容音放下了柴火,去洗了两个果子,放在了灶台上,说了一声就自己出去了。 ??她是准备去捉几条鱼,给家里改善一下伙食。 ??就算母亲没说,沈容音也知道她弄那些东西的难处,母亲那么骄傲的人,从哥哥那里走出来了,是断然不会再回去讨吃的,那这些红薯和果子就只有一个来源了,那就是村子后头的那座山。 ??山路远且不说,就是山路的崎岖,山上的荆棘,也让人生畏,山上野兽出没,平时村里的人上山,都是结伴而行的。 ??沈容音心疼母亲,可是自己什么都做不好,就是抓条鱼都抓不到,她拿着小树枝乱叉一痛,最终除了搅浑了水以外,一条鱼也没有打到。 ??越气越急,鱼没抓到,水花倒是激起了一层又一层。 ??“容音哪,抓鱼哪有你那么抓的啊!” ??沈容音被吓了一跳,手里的树枝啪嗒一声掉到了水里,“妈,您怎么来了?红薯煮好了吗?” ??“这天都要黑了,再煮就煮糊了!” ??张素玲看着闺女的脸上蹭着水,在加上刚才见柴火蹭的土,现在就像个小花猫似的,真让人苦笑不得,张素玲摇摇头,“打鱼哪有你这么没耐心的。” ??
??